汉高祖离世忠琦配资,吕雉随即展开残酷镇压。那些曾经受宠的女性,悉数被关押在宫中,从此销声匿迹,再无下文。高祖的子嗣,半数以上,或被直接诛杀,或遭间接迫害,均出自吕后之手。
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氏,后来被制成人彘,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如意,年纪尚小,仅12岁,就被吕后害死在汉惠帝的寝宫床上。
刘邦与吕后关系密切,对她的性格特点十分清楚。吕后曾经历项羽囚禁,诛杀韩信、彭越,绝非心慈手软之人。刘邦在临终时派遣人手刺杀吕后的兄长樊哙,正是因为认识到她可能带来的危险。
他心里明白得很,一旦他离世,吕后必定会执掌权柄,他的妻儿们绝不会有好结果,就连刘家的江山,或许会落入吕氏宗亲手中。
那刘邦为什么不杀了吕后,以绝后患呢?
原因1:刘盈年纪尚轻,刘邦要托政于吕后
常见的误区在于,吕后的家族影响力非常深广,她的兄长吕泽曾为刘邦建立了很多功勋,只是因为吕家最终灭亡,他在史书上的记载被删减了。
展开剩余88%很多人会觉得,吕后有这么一个哥哥,刘邦怎么敢杀她?
倘若吕家真有那么威风,刘邦怎会动过废太子的念头?吕后若想守住刘盈的太子身份,又怎会向周昌屈膝、向张良求援?
刘邦敢于真正除掉韩信,这位曾平定大半个天下的将领,敢于诛杀众多异姓的诸侯王,在生命终结之际甚至想要对付吕后的兄弟、功勋卓著的樊哙,他会害怕一个吕泽吗?
更何况,司马迁将吕后列入本纪,将确凿谋反的韩信刻画得如此勇猛,甚至披露了刘邦的粗俗行径,区区吕泽,又有什么不能写入的?他不记录,仅仅是因为吕泽能力有限。
太史公的著作明确记载,吕氏家族的兴盛是在汉惠帝刘盈离世之后,吕后逝世吕氏家族便迅速衰败。吕后为吕氏家族提供了支持,并非吕氏家族是吕后的支持者。
刘邦没有处决吕后,并非由于畏惧吕氏家族,而是因为,对比刘盈,吕后才是刘邦真正的继承人选。
汉高祖离世之际,惠帝尚且年方十六,性情温和,在其父开创基业的岁月里,并未留下任何功绩。
而刘盈面临的是什么局面呢?
天下初定,汉朝初建,江山还不稳固。
刘邦已诛韩信及众异姓王,然开国元勋多存,执掌朝政要职,难免恃功而骄。
刘邦忧虑刘盈难以驾驭当前形势,因此动了更换继承人的念头。然而他其他儿子中,刘肥身份特殊,刘如意虽显聪颖,却年仅十二,其余子嗣尚年幼。
所以,就算没有商山四皓这些事,刘邦基本上也只能传位给刘盈。
刘盈又明摆着靠不住,怎么办呢?
刘邦能指望的,也只有刘盈的亲生母亲吕后了。
吕后的家族背景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建立了汉朝将近一半的基业,不过确实是与刘邦一同从沛县发迹的,即便没有显著功绩,也付出了不少辛劳。
吕后在沛县期间就为刘邦四处活动,帮助刘邦树立君临天下的声望;刘邦开始起义时,吕后则留在沛县,照料刘邦以及众多功臣的家人,直到被项羽俘虏;汉朝建立后忠琦配资,吕后又能与刘邦配合默契,先后除掉了韩信和彭越等功勋卓著的臣子。
能够看出,吕后已经展现了自身卓越的才能和坚决的态度,同时也是沛县那些功臣眼中备受敬重的嫂子,声望非常卓著。
刘邦去世之后,她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也是天经地义。
可以说,与其说刘邦把江山交托给了刘盈,不如说交托给了吕后。
史记中记录,刘邦在生命终结之际,吕后向他询问,萧何年事已高,倘若他离世,应当由何人接任相位,对此刘邦相继提出了四名人选。
要不是刘邦认定吕后掌权,他就该和刘盈而不是吕后说这些了。
他盘算着,等自己离世之后,由吕后掌权,等到刘盈长大成人、能够独立处理事务为止。
有了这个打算,他怎么可能杀吕后呢?
原因2:刘邦没想到吕后这么狠
我们这些研读史册的后人,能够明白刘邦离世后,吕后是如何残酷狠毒的。然而,刘邦本人或许并不清楚这些情况。
我们可以试着从刘邦的视角来看吕后。
刘邦与吕后成亲之际,他已步入中年,而吕后尚且年幼,仅十来岁,还带着两个子女一同下地劳作。刘邦在逃亡期间藏匿于山林之中,全赖吕后不断送来食物和物资维持生活。
刘邦发动叛乱之际,吕后在后方尽心照料亲属,之后更沦为项羽的阶下囚。但她毫不在意,重获自由后,面对众多佳丽,她显得略感失落,却未有何动作。
刘邦对岳家的一位女子颇为宠爱,后来该女子遭遇变故,吕后虽不情愿搭救,却乐意收养她所生的孩子,并且对这个孩子关怀备至。
吕后杀韩信,杀彭越,手段是狠了点,可也是为了他刘邦啊。
从汉高祖的角度审视,吕雉尽管部分时候显得冷酷无情,然而她依然堪称一位贤惠的主妇和慈爱的母亲。
刘邦是想过自己去世之后,吕后可能会对刘如意不利的。
他同样预备了护卫刘如意的措施。他册封刘如意为赵王,将他送往封国,另外指派周昌担任赵国的执政官,反复嘱咐他务必看顾好刘如意。
周昌是刘邦打算废黜太子刘盈时,第一个站出来维护刘盈的人,吕后因此对他非常感激,甚至亲自下跪向他道谢。刘邦觉得,只要周昌出面,吕后就不会再为难刘如意了。
关于戚夫人,刘邦认为,吕后处决的都是朝中旧有的有功之臣,她未必会关注后宫中的戚夫人。
即便,刘邦在生命终结之际,仍派遣陈平和周勃去消灭吕后的兄弟樊哙。在吕后的家族和亲属中,他是唯一一个掌握军权的人,一旦樊哙被除去,吕后除了可以安心协助治理国家,还能依赖哪些人呢?
可刘邦也想不到,陈平和周勃居然没对樊哙下手,自己就去世了。
他未曾料到,吕氏执政期间,对戚氏母子和汉高祖其他子嗣,手段竟是如此狠毒。
若是提前知晓这一切,也不知刘邦会如何选择。
原因3:刘邦没有杀吕后的理由
普遍认为吕雉手段残酷,然而吕雉在汉高祖刘邦生前,并未犯下过致命过失。汉高祖本人并非心肠狠毒之辈,又怎会平白无故杀害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呢?
存在一些情况可以证明,刘邦身边虽然增加了其他年轻漂亮的女子,晚年也最钟爱戚夫人,但他对吕后这位结发妻子仍然怀有感情。
其一,刘邦差点让吕后的女儿和亲,吕后一哭就罢了。
汉高帝七年,白登之围事件结束后,刘邦为了安抚匈奴,决定派遣人员与匈奴和亲。
当时大臣的看法是,只有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献给匈奴单于,才能表明汉朝的真心,况且鲁元公主地位崇高,她所生的儿子必定会成为匈奴的新首领,以后怎么会存在外孙与外公相争的情况呢?
刘邦感到惊讶。因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期,各国之间通婚是普遍现象,从未听闻会派遣伪装的公主出行。
然而吕后并不同意,鲁元公主是她独女,实在不忍心女儿远行,况且鲁元公主出嫁,前景未必光明,极有可能要承受许多未知的风险。
吕后前往刘邦处,放声大哭,刘邦终究没能送出长公主,便派遣一名宫女,假扮公主的身份,与匈奴单于成婚。
其二,“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汉高帝十一年,异姓王英布起兵作乱,汉高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因而考虑让皇太子刘盈担任统帅,领兵讨伐叛军。
终究,刘邦最担心的,是刘盈显得太过温顺。此番刘盈倘若获胜,便意味着他有能力承担起大汉的基业,并且他获得了战功,有功之臣们也会更加信服他。刘盈如果战败,刘邦或许真的要考虑更换太子了。
吕后顿时心急如焚。她清楚明白,刘盈年纪尚轻,毫无作战经验,此次出征恐怕凶多吉少。她随即又找到刘邦,苦苦劝说,详细剖析了刘盈参战的利弊得失,同时劝慰刘邦说“虽然辛苦,但为了家人也要努力”,意思是您虽然辛苦一些,但为了妻儿还是要振作精神啊。
刘邦顿时束手无策,只能怒斥儿子不肖需要父亲收拾残局,带着虚弱的身体趴在马车里启程了。
从这些情况可以明白,刘邦和吕后之间,虽然不存在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感,但确实有着老夫老妻,或者说搭档般的情谊。对于这位女性,刘邦不可能因为觉得她将来会构成威胁,就随便将她处决,只会在吕后真的做出什么不可宽恕的行为时才采取行动。
写在最后
刘邦无法洞察未来,缺乏全知视角,不曾料到死后吕后会对他留下的嫔妃和子女如此狠毒。戚夫人遭受了骇人听闻的待遇,变成了没有四肢的器具,其余受宠的妃子被关押后便从史书中消失了,几乎一半的儿子也或明或暗地丧命于她之手。
吕后的事,给汉朝后代的帝王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汉文帝就特别警惕外戚干预朝政,他的皇后窦漪房好不容易寻回了分别多年的兄弟,汉文帝仍要派人去教导他们,务必让他们丧失政治野心,对国家大事完全不感兴趣。
汉武帝虽然一辈子吃尽了外戚的红利,到了临终之前,也必须处死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以免幼主配壮妇,导致汉朝再现吕后式干政。
不知刘邦若是能预知到后面发生的一切,还会不会留吕后呢?
你觉得呢?会不会呢?
发布于:陕西省启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