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番禺扬帆证券,乡村风光正好。今年以来,番禺区文化馆组织美术骨干与爱好者组成美育写生团队,先后走进大龙街、新造镇、沙湾街等6个镇街,开展8场乡村“美育浸润”写生创作活动。艺术家们以笔为媒、以画为语,定格乡村振兴成果、红色文化印记与岭南自然人文之美,既为“百千万工程”注入艺术动能,也让美育之风吹遍乡村角落。
写生田间地头:艺术镜头聚焦乡村新貌
“莲花山的古塔与云海相映,海鸥岛的稻田泛着金光,这样的乡村美景,不画下来太可惜了!”在莲花山写生现场,画家陈老师手持画笔,将层峦叠翠的山林、古色古香的望海观音阁融入画布,笔墨间满是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此次写生行动紧扣乡村振兴与绿美番禺主题,艺术家们分赴多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用油画、水彩、国画等多种形式,记录乡村的生态之美、发展之变。
在莲花山渔港,渔船归港的热闹场景、渔民晾晒渔获的生活细节,成为画家们捕捉的焦点——笔触下,深蓝色的海水泛着粼粼波光,橙红色的渔帆点缀其间,尽显岭南渔港的独特风情;转战海鸥岛,生态田园的绿意、滨水步道的悠然,又让作品多了几分清新灵动,艺术家们通过细腻的色彩晕染,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藏进每一幅画作。“以前只在游客视角看乡村,这次深入田间地头,才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美术爱好者小李说,她的作品特意描绘了村民在生态步道散步、孩童在稻田旁嬉戏的场景,“想通过画笔展现乡村的活力与幸福感。”
扬帆证券
写生创作
美育浸润乡村:让艺术扎根基层沃土
此次写生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美育下沉”的实践。在沙湾街古村落,艺术家们一边写生,一边与村民交流——看到孩子们好奇地围在画架旁,画家们主动停下画笔,讲解色彩搭配技巧,还手把手教孩子们勾勒简单的岭南建筑轮廓;遇到对绘画感兴趣的村民,团队成员热情分享创作经验,鼓励大家用画笔记录身边的美。“以前觉得画画是‘专业人士的事’,今天看老师画我们村的祠堂,才发现原来身边的风景这么值得画!”一位村民有感而发。
区文化馆创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帆证券,开展乡村“美育浸润”写生行动,就是希望让艺术走出画室、走进乡村,“一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互动、作品展示,让村民近距离接触艺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以美育美、以美润心’。”据统计,此次行动共组织近300人次,完成写生作品400余幅,让村民感受艺术与乡村结合的魅力。
作品展示
赋能高质量发展:艺术为“百千万工程”添彩
此次行动让艺术家们深入基层,既积累了鲜活的创作素材,也更清晰地思考“艺术如何赋能乡村”,助力农文旅融合,将乡村振兴成果融入画作,能让更多人了解番禺乡村的发展变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一幅画作都成为乡村的‘文化名片’,让美育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
据悉,区文化馆计划于8月29日,在广州莲花山粤海村酒店举办“笔随绿水青山走——绿美生态乡村美育写生创作展”,为艺术家提供展示空间,向公众普及自然审美教育,提升城乡审美素养。借助“艺术+生态”沉浸式写生与展览,引导青少年关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传统乡村景观转化为当代艺术表达,延续地域文脉。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何洋 通讯员李欣韵
启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